毕淑敏曾说:“人生终要有一场触及灵魂的旅行。”2016年7月我随学校到美国参加迈阿密大学游学活动,领略了芝加哥高楼林立的现代风情,也感受了牛津镇的美国田园风情。
前三天我们主要游览芝加哥。我们乘坐了观光巴士在芝加哥的主要景点游览,有著名的海军码头,芝加哥大学,云门,芝加哥公牛体育馆等等。
我喜爱的景点是芝加哥美术馆,美术馆面临密歇根南大街,外观呈维多利亚风格。收藏有欧美和东方的雕刻、绘画、版画、素描、装饰艺术品,还有摄影以及非洲艺术品和前哥伦布时期的美洲艺术品。其中我对绘画比较感兴趣,在里面收藏了许多梵高的真迹,令人惊喜万分。我最喜爱的是古斯塔夫·卡耶博特的《雨天的巴黎街道》,这幅画是我以前在一本介绍巴黎的书上看过它的分析,真有缘在芝加哥美术馆一睹真迹。
结束了芝加哥之行,我们坐了约莫六小时的车来到迈阿密大学,正式开始了我们学习之旅。美国的宿舍与中国的大相径庭,二人间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宿舍楼设施完善,地下室里还有供学生讨论的活动室和学习室,非常照顾学生的学习生活。教学楼是自动恒温的,令教室和学生在炎暑也有一个舒适的教学环境,这对于提高学习效率有极大的作用。
我认为在美国的学习最大的特点就是觉得教学太过依赖高科技电子产品,比如电脑。老师与学生的交流,作业的发布与收集,课上阅读任务都是通过电脑来完成,这令我十分不适应。其实很多任务根本不必要通过电脑的发布,而且在电子屏幕上阅读实在是太过困难和难以集中注意力。这是我不喜欢的一点。
对比中国大学教育,美国的本科生学业比我们繁重很多,我们作为暑假游学的学生都已经是被繁重的课业压得喘不过气,课后不只有十几页的阅读任务,还有数以千记的写作任务,这对于我们这些非英语专业的学生来说,实在是太难以负荷。而且教授们对于论文的要求十分的严格,在课上他们教我们如何在GOOGLE学术上引用自己需要的文献,如何把引用的文献插入自己的论文中,这些都是非常实用的技巧。
对我自己而言,我觉得突破了自己不敢和外国人交流这一个障碍,从刚开始说英语磕磕巴巴到后来的基本能沟通无阻,是在是一个十分大的收获。而且通过这一个月在美国的旅程,我感觉自己的英语听力水平也进步不少,从第一节课上课不能完全理解教授的意思到后来教授上课播英文的纪录片我也能基本理解。
我很感谢这一次异国之行,不同的生活环境让我得到了历练和成长,这样的经历难能可贵,体验到了美国留学生的生活,也感受到了异乡与中国的大小异同,使我更加明确未来的人生定位。真是不枉此行,意犹未尽!